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聯署: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註:以下聯署聲明原於6月30日發出,
現於7月8日作出修訂,修訂段落以 * 開首

* * * * * * * * * *  * * * * * 


影意志剛於2011年6月中收到香港藝術發展局 (下稱藝發局) 通知,表示本藝團向藝發局申請的2011-2012年度「一年資助」(電影及媒體藝術界別) 六項計劃完全不獲撥款,意味影意志被突然終止各項工作以至基本行政上的資助,對本藝團的營運構成致命打擊的同時,亦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強烈質疑藝發局的撥款定位和評審機制。

影意志──我們的使命和工作

影意志是個早於1997年由本地獨立電影人組成的非牟利藝團,一直致力團結本地獨立電影工作者,並且透過各種渠道如DVD發行、影院發行、「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 香港獨立電影節」,以至非收費的Club YEC放映及交流活動,推廣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獨立電影。

何謂「獨立電影」,往往眾說紛紜,然而影意志所強調的獨立電影,即是那些相對於主流製作的作品──簡言之,這些作品在內容或/和形式上,能夠強調創作者的個人表達、不為霸權聲音、審查制度所左右。唯其如此,方體現出獨立精神和價值。

* 影意志的願景以至多年來的工作目標,乃肯定非主流、非工業創作的價值和意義,為這些影片爭取以賞析、交流質素為先的曝光空間,以鼓勵更多獨立自主的創作、豐富本地愈趨單一的觀影文化為己任。而觀乎藝發局的自我定位,正正是肯定「藝術表達自由」,「促進藝術整體發展,造就多樣化及多元化藝術環境」,以圖「將香港建立成一個充滿動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都市」。由此而見,影意志與藝發局在使命和信念方面不謀而合,因此自1997年成立當年至1998兩年間,藝團先後獲藝發局「計劃資助」及「發展資助」,繼而自1999至2010長達十二年,均獲藝發局「一年資助 / 一年發展資助」,一直支持影意志的長遠工作。

影意志對於藝發局拒絕「一年資助」的回應

當影意志在6月17日收到上述削資消息的電話通知,我方立即追問詳細解釋,唯藝發局行政人員表示,正式書面通知有待所有有關的評審委員閱批過後,方可以郵寄通知。6月30日,我方終於收到評審紀錄(內文見此),然而當中所列出的幾項「理由」竟與事實嚴重不符,強烈反映出評審委員對於影意志的近年工作和發展方向毫無認識。

我方現對於評審紀錄的幾項指控作出如下回應:

一) 「藝團所支援的對象仍傾向為其董事局成員作品」

* 影意志從來希望接觸、推廣更多本地獨立製作,合作過受惠過的獨立電影工作者絕不止於藝團的董事局成員。由2008年截至目前,影意志透過影院放映、Club YEC、其他社區放映以至每年的【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 香港獨立電影節】一共為65套中、港、澳獨立電影籌辦放映及導演分享活動,其中為我方當時的董事局成員執導的作品只有9部:崔允信的《憂憂愁愁的走了》(2001)、《三條窄路》(2008),鍾德勝的《只愛陌生人》(2005)、《愛到盡》(2008),曾翠珊的《戀人路上》(2008)、陳序慶的《後來》(2009)、黃修平的《當碧咸遇上奧雲》(2004)、陳浩倫的《反高鐵之傳媒透視》(2010),與及由藝發局資助攝制的《「獨立精神」短片》(2009),9名導演當中只有3位當時是董事局成員。

* 影碟發行方面,我方自2007年已推出12張影碟,加上已受去年「一年發展資助」撥款、即將推出的4張影碟,共16套影片當中只有廖劍清的《粵歸緣》(2006)、崔允信的《三條窄路》(2008) 及曾翠珊的《戀人路上》(2008) 三片之導演在影碟推出當時是董事局成員。

影意志曾經公開放映和推出影碟的電影和導演名單,向來有在我方遞交的半年及一年工作報告之中詳細列出。即使評審委員向來難得親身參與我方的活動或者購買影碟,只要曾經閱讀我方的工作報告,根本絕無可能達致評審紀錄所寫的結論。

* 同時,我方亦不認為推行董事局成員的電影作品有何問題。影意志成立以來,一直歡迎關心本地獨立電影發展的人士加入為董事局成員;而我方推行董事局成員出品的影片時,從無任何特別優待,更不會觀乎導演是否董事局成員而造成任何決策上的差別。加上當藝團與其他團體或院校合作推行放映活動時,往往是適合主辦單位的選片要求而提供影片的。如果藝發局如今突然要求藝團減少放映董事局成員作品,或者表明有放映次數上的限制,藝團強烈要求藝發局為此決定作出詳盡解釋。

二) 「評審小組認為近年本地獨立電影環境變化很大,藝團似乎未有因環境改變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影意志認為,獨立電影一種是相對於主流市場的創作和文化,而有見近年本地主流電影工業愈向國內市場傾斜,亦愈難容納非主流聲音,我方推行獨立電影的理念和方法,亦當然與成立之初的那一套大為不同:事實上,自從2008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事件,我方已然肯定深化賞析的必要性,在推行活動時以導演和觀眾的交流為先,方可達致具質素的教育效果,而絕不能單單以受眾人數、活動規模大小作為首要考慮。就此理念,我方在以往與評審委員的三番四次的面見當中,早已不厭其煩表達清楚。

那麼,藝發局所指的「本地獨立電影環境變化很大」此一現象,到底意指為何?行文偏偏再無解釋,藝發局對於本地獨立電影環境作何見解,實在不得而知。

至於「藝團似乎未有因環境改變而作出適當的調整」一句,一來反映出藝發局對我方多次面見解釋,完全充耳不聞,令人極度質疑會見討論的實際功用和成效;二來當中「似乎」一詞亦令人不解,到底藝發局認為影意志的調整和工作取向有多不適當,以致要即時終止我方的「一年資助」?連此一要點都未有解說,這份評審紀錄到底是否希望慘被削資的藝團能夠充分了解委員的看法和決定,然後再就當中的意見繼續辯釋或改善?如果評審紀錄淪為一份敷衍了事的行政文件,如何對本地藝團的發展和檢討有所協助,又如何可能達到藝發局所自稱的工作目標?

三) 「藝團表示已就過往幾年的評審意見作出改善措施,惟評審小組認為成效仍有待彰顯」

回顧近年由藝評員親自參加活動過後所撰寫的藝評報告,對我方工作成效和目標都表持支持,與是次評審紀錄所指的「評審意見」恐怕大有出入。我方不禁要問,那到底藝發局這裡所指的意見為何?過往藝評報告所反映的意見彷彿被一下子推翻,教藝團如何適從?那麼,負責評審「一年資助」的委員到底根據些什麼事實理據去判斷我方的工作成效,以至決定撥款結果?

另一方面,藝發局表示我方曾承諾作出改善措施,更加令人費解,到底此中所談的是哪碼子的評審意見,又是哪樣兒的改善措施呢?如前所述,我方每在面談和工作報告當中都會重申藝團的發展願景,根本不會就藝發局單方面提出的「意見」而承諾「改善」。

面對藝發局如此錯漏百出、千瘡百孔的評審機制,加上個別委員對獨立電影文化視野淺窄,短期即導致如影意志等藝團被無理終止資助,長遠則無疑危害本地藝術的多元發展,實在令人憤怒,亦不得坐視不理!影意志現強烈要求有關評審詳細解釋撥款結果,並且申請上訴,要求重審我方撥款申請,同時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並且要求盡快作出相應之制度檢討及改善!



原文於 2011/6/30 刊出,
於 7月8日 作出部份修訂,修訂段落以 * 開首


* * * * * * * * * * * * * * *


5 則留言:

  1. 去年崔允信單挑杜琪峰,競選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其間多次批評杜sir在任期間的政策。今年崔允信所屬機構被無理停止一年資助,是影意志成立15年來首次,影意志大有可能是遭秋後算賬,本人代表影意志強烈抗議!

    回覆刪除
  2. 我不是貴會會員,只是長期收到電郵資訊的普通用戶。貴會資訊很有啟發性,內容多元化,反映了貴會一直很努力為本地獨立電影製作出力。比起其他長期受到藝發局資助而走向主流的藝團,我很期望你們能努力,堅持獨立性。

    目前支持本地電影製作的藝團不多,每年的電影節亦有其特定文化目標。作為亞洲獨立電影製作的重要地點之一的香港,應該需要更多像影意志的團,謹此支持你們的行動。

    回覆刪除
  3. 近年常收到YEC的活動電子郵件:獨立電影獨立睇、社區導賞X錄像工作坊等,很多活動很想參加,覺得意念很好,甚至有種把錄像拉近生活的感覺。即使來不到參加,我也會把郵件保留,為的是保留活動的意念,在自己搞相關活動時,也拿來激發靈感。搞一個有意義的活動並不容易,難得影意志近年除了出版工作外,還努力推動本土的獨立錄像,讓想接觸的人可以有多一個平台。

    這些不是官腔樣板的平台,卻實在是非常重要。人們對影像感興趣,或想入門了解或想深化探索,不論是表達自我又或藉此關懷社會,有這樣的空間,是為創作的基本單位。

    得知藝發局突然中止影意志撥款,目前想多了解事件。如果連影意志這樣有資歷亦有不斷努力的團體,也突然被迫停止運作;那麼其他正在發聲發力的藝團/藝術工作者呢?更重要是,藝發局把資源調到哪裡去?背後所持的是什麼理據?又為何中止得那麼突然?如果審批資源,為了讓藝術有更美好的發展延伸,很多問題並非由行政解決得了。

    藝術創作貴乎人可以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又在面對不同聲音與媒介時,令人可以擁有的更寬闊的胸襟,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多可能。

    回覆刪除
  4. 感謝大家的留言,希望各位在這裡為影意志加油、為藝發局是次決定和「理由」表示不解的同時,可以參與聯書:寫出你對此事的回應,字數形式一律不限,只需於7月20日或之前將你的回應寄至 info[at]yec.com,並註名身分及所屬團體(如有),我們將於七月底正式申請上訴時,聯同公開聯署名單,與​及各位的回應文字一拼遞交,抗議藝發局終止影意志一年發展資助,​並強烈譴責藝發局評審機制!

    回覆刪除
  5. 認同社會上需要有不同的空間和平台去展示不同的電影。
    若果認為曾經撥款的機構單位在過往的工作有改善空間的話,應該是清楚、明確地指出需改善的地方,並撥出相應的資源讓有志發展藝術的機構單位能夠真正作出改善;而不是單單作出空泛而不明確的評論,繼而切斷所有資源,這只是一些缺乏遠景而不成熟的資源管理手法,令到整體藝術發展難有寸進。可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