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參與導演:盧鎮業
片名:《金妹》
(最後更新日期:3月22日)
(最後更新日期:3月22日)
故事簡介:
「老闆!老闆!我走喇」夜半一時多,她是一個洗碗女工。從後巷高叫,讓老闆知道她放工了。不管老闆身處何方,上層下層,她是一直叫,直至老闆應她一句「哦!Byebye。」
這個時候,廚房工和侍應又會加入開玩笑的模仿金妹的叫聲。又不時談及她常常在後巷站著睡,手還是浸在水中。每次侍應阿輝與阿泓見這情況都會輕聲放下碗碟,免得吵醒她。
金妹回家睡數個小時,六時多起床就去當屋苑清潔工。晚上又回到這所砵蘭街的餐聽,在那屬於她的後巷,亮起「金妹燈」,就一直在洗大餅。偶爾她會發脾氣罵阿輝怎麼那麼多碗要洗,阿輝和應「屌」一聲就走了。若樓上有人包場吃自助餐,吃剩的雞翼金妹會袋起,其他飯呀意粉呀甚麼的,鄰鋪的阿姐會過來拿。
又黑又濕的後巷是一個生態,滿是來來回回勞動的人。有蠻古惑的垃圾婆,又有個不收這家餐廳錢卻幫他們倒垃圾的有禮啞巴,有時他還會去洗乾淨食環署的垃圾桶,另外還有好幾位倒垃圾的,撿到好東西又會搶起來。有時還會有些老伯大模私樣的走進來打手槍。
這生態每天都在香港千千萬萬的後巷上演著,又如金妹,勞動以外就是作息,勞動為了作息,作息為了勞動。是呀,我們每天都遇到這些人物,但似乎又不放他們在眼內。
夜空下,他們遊走於街道,卻不見天日。因為他們只低著頭拼命勞動,不為甚麼,只為活著。
(於3月22日更新) 處理手法:
《金妹》為由真實人物主導的短片,但她要呈現的,其實是一個生態。那狹小的後巷,每天的運作由不同的空間使用者協調、定義,他們在工作日常中溝通並產生關係。 初步構思本片將分為兩階段,以紀錄片方法處理:
一) 上半部多以靜態鏡頭組成,紀錄各人的勞動狀況與互動,交代空間 / 空間、人物 / 人物、空間 / 人物的重置關係。
二) 在餐廳與後巷,在我們眼目以外,每天都上演著不同的大小事。拍攝者將同時參與並介入事件,成為事件一部份,讓人物更直接與鏡頭互動,甚至說出自己的故事。
在構思初期,一直糾纏於紀錄片或劇情片之間的劃分。但在該餐廳「打躉」一段日子後,就不難發現,那空間本身以至人物間的對話、互動和小動作,已有著重重的電影感。似乎,此片已不需要一個文本加諸在他們身上。反之,是直接讓他們的日常二三事呈現出來,嘗試把紀錄片和劇情片的區隔進一步模糊化。
另,希望拍攝者自身能成為那空間勞動的一部份,觀察之餘也參與這日復日的運作。拍攝以外,拍攝者與被拍攝者能建立一份關係,甚至,身份互換。
導演簡介:
盧鎮業 生於1986年,2011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專注於錄像創作,作品包括《打還打.唔好打頭》、《春夏之交》、《那年.春夏之後》、《淹沒》,及最新紀錄片作品《那年春夏.之後》(入選今屆【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及「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在這文過飾非的年代,願見一步走一步,能拍多少是多少。
*******************************************************
本片尚未開拍,各位希望本片面世的朋友、支持獨立創作的朋友,
歡迎捐助本片的拍攝工作!
請在這裡細讀「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詳情!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