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再談影意志,與及藝發局拒資事件

影意志早前已就藝發局的拒資評審紀錄作出回應和提問,現在,是時候再用上一些篇幅,向大家再一次介紹影意志近年的發展路向和工作。

要談影意志的近況,正好由2008年我們獨力舉行第一屆【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亦即我們和百老滙電影中心「分家」的這一個轉捩點說起。

藝團定位和工作方針

在2008年,影意志因發展理念不同而和百老滙電影中心「分家」,各自「繼續為推動本地電影藝術發展而努力」。自此,我們已重新審視藝團的定位和工作方針:

正當主流發行機構和主流影院的發行考慮,始終由商業價值所壟斷,以票房盈利、人頭計算為先決考慮以至最高目標,影意志當然並不反對主流發行模式,但卻絕不以商業上的成功為依歸。作為一個受公帑資助的藝團,我們的終極目標絕非單單是將影片推上商業影院,而是在拓展推廣平台、盡力接觸更多群眾的同時,首先去肯定那些未受主流認可的獨立電影,繼而確保我們的推行方式能夠將這些獨立電影的價值得到最大發揮,讓獨立影片的聲音、「獨立精神」的價值得以宣揚,著眼於長遠的教育成效;同時平衡本地電影發行向商業傾斜的單元局面,尋求共同發展,達至更健康、多元的生態環境。

當然,工作成效不會一朝一夕就來臨;我們有很多事都要從新開拓,同時也要把已經建立起來的繼續做好。「分家」事件之後,三年過去了,我們的成績也愈見鮮明,有目共睹。

影意志的近年成果

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莫過於去年透過【香港獨立電影節】推介尊卡薩維蒂,而今年則以小川紳介作為焦點導演,繼續與一眾影評人和學者合作,放映和座談並重,讓觀眾有機會於大銀幕上細味這些獨立大師的傑出之作。

然而,影意志的努力,絕不止於投放在電影節。我們自2010年四月起成立了Club YEC,在影意志工作室以至其他場地舉辦免費放映,配合映後的導演/學者討論,拉近觀眾與創作人的距離,大大加強具深度的影片賞析;而今年受藝發局「社區文化藝術深化及推廣計劃」撥款推行的【尋找社區故事:導賞x錄像工作坊】,則由導賞員帶領參加者到過油麻地、菜園村、灣仔等地,認識社區,並透過工作坊引發獨立思考,現正到了參加者創作故事的階段。同時,「公民電影計劃」亦即將展開,希望凝聚一眾對各種社會議題有獨立看法的人,推行集體創作,出產各式各樣的社區短片,開拓市場及藝術電影以外的影像創作,對電影之於日常生活應有的關懷和影響作出肯定。而在銷售影碟方面,我們開拓了新的DVD銷售點,如在九龍城書節、在大學放映活動後以書攤形式擺賣,在工作室舉辦年宵市場等,一律漸見成效,短短幾天的書節,銷售額甚至比一些連鎖零售店一個月的成績還要好,我們亦深信在這些場合推廣影碟,甚至比單靠市面零售店更能接觸到志同道合的觀眾。

此外,影意志亦致力與其他的團體合作,在過去一年間,影意志先為東區文藝協進會協辦了【東區Montage獨立電影節】,作一連串本地獨立長片的回顧放映,同時與灣仔區議會合辦【2010灣仔漫遊】,讓四名年青創作人有機會執導短片,四部短片經過一連串免費社區放映之後,亦即將以非牟利DVD面世。同時,我們亦先後走訪香港教育學院、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港專、城市大學、中文大學、三聯書店、澳門牛房創庫等地方舉行不同形式的放映及獨立電影座談會……

藝發局的盲點

以上種種,除了【香港獨立電影節】、【尋找社區故事】計劃和影碟發行三項工作之外,其他都並非藝發局的資助項目,比如【2010灣仔漫遊】整個計劃就是由灣仔區議會撥款推行的,而【東區Montage獨立電影節】亦有得到東區文藝協進會的撥款支持。即使2011年我們被藝發局削去「影院發行」項目資助,我們仍然跟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了【Playing It Indie】放映及討論會。

然而,若影意志失去「一年發展資助」,連藝團唯一的全職員工、辦工室也驟然失去的話,試問我們又如何在短時間內開源,繼續營運下去?發出聯署聲明差不多一星期,已有觀眾留言表示,單單從影意志的電郵推廣當中已經看見我們的堅持和活動的意義;正當影意志的道路愈走愈清晰,反觀藝發局的「專業」評審,偏偏對此置若罔聞。

其實早在大半年前,影意志已向藝發局職員表示有個別審批員對我們有成見,不接受影意志這個發展方向,當時該職員說服我們毋須花心力去應付這些人事問題,只要做好藝團的事就是了。可惜是次拒資事件告訴我們,努力歸努力,至於評審們看不看見,又有何具體評價?──多年來的工作,就此換來一份語焉不詳而且數據欠奉的拒資通知,讓人墜進五里霧中,同時令人不得不重提大半年前的疑惑:

到底是次拒資,是反映出審批員對我們不夠認識,堅持將所有非藝發局直接資助的工作成果都視若無睹,摒除在評估之外,還是他們根本不認同影意志這種發展方向呢?

2011/7/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