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四月放映:8/4《那年春夏‧之後》@ HKIFF + 14/4《牽阮的手》+ 21/4「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2012 年 四 月 放 映 日 程

(一)《那年春夏‧之後 Days After n Coming》
@ 香港國際電影節

日期:4月8日 (日)
時間:5:00pm
地點: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 導演盧鎮業及監製許雅舒將出席映後座談會
詳情:http://www.hkiff.org/chi/film/detail/22/36180-days-after-n-coming.html
門票現已於城市電腦售票網有售!


(二)《牽阮的手 Hand in Hand》
免費放映 @ Club YEC

日期:4月14日 (六)
時間:7:30pm
地點:Club YEC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4/F)
入場須知: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請即電郵至 hkindieff@gmail.com 留座

《牽阮的手》今年三月透過【香港獨立電影節】首度與香港觀眾見面。影片一對主角:台灣民運夫婦田朝明和田孟淑,在私人、公共領域皆不畏社會成規或打壓,由相識直至暮年始終追求自主發聲,以其實踐感動了不少觀眾,亦讓身在彼岸的我們一同對台灣民運進程作出深刻非常的回顧。

面對香港近期荒謬之極的政治形勢,是時候再一次將《牽阮的手》帶到觀眾面前。無論各位對生活抱持哪種態度,言論自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捍衛。即使你不同意影片或我們的立場,亦歡迎參加映後分享會,談談大家對影片、對社會未來的各種想法!

 

影片資料:

台灣 / 2010 / 彩色 / 140min
國語、閩南話及日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導演:顏蘭權 、莊益增

《無米樂》(2004) 導演最新作品,兩導演受台灣公視邀請拍攝一名老人家,一查之下原來是現年78歲仍活躍台灣民運界的田孟淑。人稱田媽媽的她,當年尚未高中畢業便與比她大16歲的田朝明醫師相戀,不顧家人極力反對而私奔。本片以他們倆的愛情為主軸,一拍之下竟耗時五年才告完成,最後更與公視解約,因為要談二人的戀愛,亦不得不同時回顧台灣二戰以後的本土歷史──1945年,台灣「光復」,人心一片歡騰,豈料隨即以1947年二二八事件為序幕,兩年後正式步入長達38年的白色恐怖時期。談及台灣50至80年代末這段歷史,你或許未聽過田氏夫婦的名字,但他們正是歷史文獻裡不一定介紹,卻為民主訴求默默付出的平民鬥士:早已被列為「歧異份子」的田醫師,遇著政治犯家屬求助,依然在醫館裡安排他們與國際特赦組織秘密會面;因美麗島事件而入獄的民運份子,幾乎沒誰沒吃過田媽媽包的粽子… 即使來到2006影片開拍時,田媽媽需要照顧中風仰床的田爸,自己身體亦大不如前,她還是堅持坐著輪椅出席大小民主運動,延續田爸從相戀當天起所教曉她的抗爭精神。

為了更生動地活現出過往場景,導演除了運用大量舊文書、老照片、紀實錄像作為歷史佐證,更不惜工本以動畫重現種種社會及個人事故,輔以田媽媽和相關人物的口述,舖陳出這段跨越半世紀的婚姻之餘,更重要的還有我和你不可不知的台灣歷史傷痕,與及一個又一個為民主進程而犧牲的名字。「牽阮的手」,牽著的不單是戀人的手,還有高舉自由旗幟的一雙手,貫徹如一,始終不老。

* 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 2010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觀眾票選獎」
* 2010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入圍
* 2010女性影展「閉幕片」

(三)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免費放映及討論會 @ Club YEC

日期:4月21日 (六)
時間:7:30pm
地點:Club YEC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4/F)
入場須知: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請即電郵至 hkindieff@gmail.com 留座


放映片目為三位計劃參加者盧鎮業林森陳浩倫之舊作《春夏之交》、《暉仔》、《反高鐵劇場之吹雞》及《公投收皮!》。映後討論會將由此三位年青導演介紹他們的最新短片構思,歡迎大家即場捐獻,支持他們的創作!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詳情,請見 http://yingechi.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影意志聲明:【小圈子選舉可恥!】


【小圈子選舉可恥!】

2012年3月25日的特首選舉,再一次嚴重踐踏七百萬香港人的公民權益。

堂堂香港特首選舉,竟由僅僅1200個選委來決定結果。一個透過小圈子選舉而當選的人,不論當選者是誰,是次妄顧民意的選舉制度一樣為我們所不齒。尤其當3月24日已有120,000香港人透過民間投票對是次選舉表達不滿,更強烈突顯出3月25日特首選舉「事在必行」之荒謬。為表不滿,我們由今天起於工作室窗戶貼上標語。

同時,我們僅此呼籲每一位不認同小圈子選舉的香港人實踐公民義務,於四月一日(本周日)上街遊行,強烈譴責選舉制度。自由言論雖理應是每個人的基本權益,但在這種政治形勢之下,面對近年愈加猖獗的政治打壓,我們當身體力行,捍衛個人發聲權利,不容香港政府繼續漠視民意訴求!

影意志 示
2012年3月29日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短片故事大綱 1 - 盧鎮業《金妹》(最後更新日期:3月22日)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參與導演:盧鎮業
片名:《金妹》
(最後更新日期:3月22日)




故事簡介:

「老闆!老闆!我走喇」夜半一時多,她是一個洗碗女工。從後巷高叫,讓老闆知道她放工了。不管老闆身處何方,上層下層,她是一直叫,直至老闆應她一句「哦!Byebye。」

這個時候,廚房工和侍應又會加入開玩笑的模仿金妹的叫聲。又不時談及她常常在後巷站著睡,手還是浸在水中。每次侍應阿輝與阿泓見這情況都會輕聲放下碗碟,免得吵醒她。

金妹回家睡數個小時,六時多起床就去當屋苑清潔工。晚上又回到這所砵蘭街的餐聽,在那屬於她的後巷,亮起「金妹燈」,就一直在洗大餅。偶爾她會發脾氣罵阿輝怎麼那麼多碗要洗,阿輝和應「屌」一聲就走了。若樓上有人包場吃自助餐,吃剩的雞翼金妹會袋起,其他飯呀意粉呀甚麼的,鄰鋪的阿姐會過來拿。

又黑又濕的後巷是一個生態,滿是來來回回勞動的人。有蠻古惑的垃圾婆,又有個不收這家餐廳錢卻幫他們倒垃圾的有禮啞巴,有時他還會去洗乾淨食環署的垃圾桶,另外還有好幾位倒垃圾的,撿到好東西又會搶起來。有時還會有些老伯大模私樣的走進來打手槍。

這生態每天都在香港千千萬萬的後巷上演著,又如金妹,勞動以外就是作息,勞動為了作息,作息為了勞動。是呀,我們每天都遇到這些人物,但似乎又不放他們在眼內。

夜空下,他們遊走於街道,卻不見天日。因為他們只低著頭拼命勞動,不為甚麼,只為活著。

(於3月22日更新) 處理手法:

《金妹》為由真實人物主導的短片,但她要呈現的,其實是一個生態。那狹小的後巷,每天的運作由不同的空間使用者協調、定義,他們在工作日常中溝通並產生關係。 初步構思本片將分為兩階段,以紀錄片方法處理:

一) 上半部多以靜態鏡頭組成,紀錄各人的勞動狀況與互動,交代空間 / 空間、人物 / 人物、空間 / 人物的重置關係。

二) 在餐廳與後巷,在我們眼目以外,每天都上演著不同的大小事。拍攝者將同時參與並介入事件,成為事件一部份,讓人物更直接與鏡頭互動,甚至說出自己的故事。

在構思初期,一直糾纏於紀錄片或劇情片之間的劃分。但在該餐廳「打躉」一段日子後,就不難發現,那空間本身以至人物間的對話、互動和小動作,已有著重重的電影感。似乎,此片已不需要一個文本加諸在他們身上。反之,是直接讓他們的日常二三事呈現出來,嘗試把紀錄片和劇情片的區隔進一步模糊化。

另,希望拍攝者自身能成為那空間勞動的一部份,觀察之餘也參與這日復日的運作。拍攝以外,拍攝者與被拍攝者能建立一份關係,甚至,身份互換。

導演簡介:

盧鎮業  生於1986年,2011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專注於錄像創作,作品包括《打還打.唔好打頭》、《春夏之交》、《那年.春夏之後》、《淹沒》,及最新紀錄片作品《那年春夏.之後》(入選今屆【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及「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在這文過飾非的年代,願見一步走一步,能拍多少是多少。


*******************************************************

本片尚未開拍,各位希望本片面世的朋友、支持獨立創作的朋友,
歡迎捐助本片的拍攝工作!
請在這裡細讀「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詳情!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計劃源起、最新消息,及過往活動回顧!

香港獨立電影節 / 影意志主辦: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以民間集資,成就民間電影!
現正進行中!

三位參與「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的本地年青導演 (左至右):
盧鎮業、林森、陳浩倫
攝於:2012年1月13日「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第一次發佈會 

A.「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簡介: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於2012年1月,正式開展了「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在本地電影工業的運作模式之下,製作決定往往落在商業霸權的手上,以大老板的投資意向為依歸,推出的影片往往只為迎合他們眼中的「大眾化品味」和市場價值,並尤其缺乏對社會現況的反省批判,其功能只在於娛樂、消費,亦導致觀眾的觀映選擇日益貧乏。

然而,我們深信電影的作用不限於此。近年來,各式各樣民生議題不絕於耳,唯這些議題在主流電影當中偏偏不見踪影,即便有亦只輕輕帶過,淪為劇情點綴。反之,我們認為電影亦理應獨立於愈見單一的主流製作趨向,面向社會,對民眾所面對的、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作出深度反思,為觀眾提供另類而且更有意義的選擇,豐富本地影像創作。

抱著這個理念,我們開展了首次「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向各位推薦三位年青獨立創作者:盧鎮業林森陳浩倫的最新短片構思 (見此post末段),鼓勵民眾直接以捐款支持、參與創作,更希望凝聚一眾渴望為本地影像、為社會帶來變更的創作人和觀眾,是為計劃的最大意義。

請參與「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以民間集資,實踐屬於民間的電影!

B. 如何參與:

此計劃鼓勵民眾以捐贈合資來作為三位創作者最新獨立劇情短片 (故事大綱請見此 post 末段) 的製作成本,捐贈金額無上下限,惟希望成為「聯合製片人」者,最低捐贈金額為港幣三百元正。各位「聯合製片人」可自由選擇將捐款贈予特定的某一套影片。捐款截止日期為 2012年10月15日

C. 集資及影片製作目標:

本計劃希望為最套短片籌集至少港幣三萬元作為製作費用,現定每套短片長度最短為15分鐘不遲於 2012年11月30日 完成

D. 成為「聯合製片人」之後,你將能夠:

- 於我們的 Facebook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indieff 得知此計劃的最新動向,與及所支持的導演的創作進度。導演有責任至少每一個月於上述 Facebook page 向「聯合製片人」公佈最新進展。

- 可向所支持的導演提供意見、討論創作內容。我們鼓勵導演透過上述 Facebook page 與「聯合製片人」多加交流,主動向「聯合製片人」徵求意見,集思廣益。

- 向各位「聯合製片人」徵求同意後,每位「聯合製片人」的名字將出現於上述 Facebook page、本網站 http://yingechi.blogspot.com/,及其捐助影片之片尾字幕,以作嗚謝。

- 受邀出席影片的公開首映及分享會。

- 如經費許可,本計劃會將三套影片結集推出 DVD,每位「聯合製片人」將得到影碟乙張。


E. 如何捐贈及正式成為「聯合製片人」:


第一步:捐贈不少於港幣三百元正。我們提供兩種捐款方法:


a) 郵寄支票
請於支票後清楚寫上: 
1) 姓名 2) 手提電話號碼 3) 你所支持的導演名稱
支票抬頭:Ying E Chi Limited
請將支票郵寄至:香港 灣仔 軒尼詩道 365 號 富德樓 4/F 影意志

b) 以現金匯至銀行帳戶
銀行名稱:東亞銀行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
帳戶號碼:015-154-40-02849-8
帳戶名稱:影意志 / Ying E Chi Limited

第二步:捐贈後請電郵至 hkindieff@gmail.com 與我們聯絡

在電郵內寫上:
1. 你所支持的導演名稱      2. 本人姓名    3. 手提電話號碼     4. 捐款方式 (支票 / 轉帳)
轉帳捐贈者,請附上入數紙副本

第三步:你將會收到本計劃籌委發出的確認電郵。

第四步:得到你本人的同意後,上述 Facebook page 及 本網站 的「聯合製片人」名單將會添上你的名字。
    F. 過往活動回顧:

    於 2012年1月13日,我們已在影意志工作室舉行了首次計劃發佈會,簡介三位導演的創作背景。由於三位導演過往都曾經拍有與社會議題有關的劇情短片,因此我們當場放映了這些舊作予觀眾參考,影片分別是:《春夏之交》(盧鎮業)、《暉仔》(林森)、《反高鐵劇場之吹雞》(陳浩倫)及《公投收皮!》(陳浩倫)。繼而,再由三位導演親自向觀眾講解其最新劇情短片的初步構思 (見此post末段),即場回答觀眾提問,最後讓觀眾隨意捐贈。此外,在 2012年1月14日【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小川紳介影片《古屋敷村》的影院放映後,我們亦有向觀眾簡介此計劃,並且即場收取贈款。《古屋敷村》的票房收入亦全數撥予此計劃款項之內。

    G. 集資現況:

    綜合以上活動所收取的,連同私人捐助,截至今天 2012年3月14日,「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已收取共 港幣$41,300 民間捐款。此項捐款將全數用作三位導演的拍攝費用。

    攝於:2012年1月13日「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第一次發佈會

    與此同時,我們由 2011年11月 開始,亦公開發售【「華人民間電影聯盟」(cifa) 籌款tee-shirt】,將全數收入用作 cifa 的活動費用。截至今天 2012年3月14日,款項已達 港幣$11,100。其中 $5,250 已用作支付導演林森、盧鎮業及此活動策劃人崔允信先生於 2011年11月25至27日 前往重慶,出席聯盟伙伴「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與當地策展人、獨立創作者及觀眾交流。現尚餘下的  $5,850,將繼續用作此聯盟未來的活動經費。現時【「華人民間電影聯盟」(cifa) 籌款tee-shirt】依然熱賣中,歡迎電郵至 hkindieff@gmail.com 購買!

    【「華人民間電影聯盟」(cifa) 籌款tee-shirt】 

    H. 三位導演的故事大鋼、導演簡介:

    此計劃邀請了三位關心社會議題的香港年青獨立電影導演:盧鎮業林森陳浩倫一同參與。

    三位導演的劇情短片都以不同的社會現象為題發展。點擊以下連結,即可閱讀影片故事大綱及導演簡介,支持你感興趣的獨立短片!

    一) 《金妹》-導演:盧鎮業
    二) 《一路走來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導演:林森
    三) 《美好生活》-導演:陳浩倫

    ******************************************************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短片故事大綱 2 - 林森《一路走來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參與導演:林森
    片名:《一路走來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主要角色設定:

    鹿子:
    女生,27歲。大學畢業,在社福機構工作。愛文字創作,常投稿到不同文學雜誌賺稿費。現正整作一本手作書。主唱及兼職樂隊經理人。

    華B:
    男生,25歲。獨立樂隊鼓手。中學畢業。白天靠揸貨車送貨為生。嗜酒,經常飲過爛醉。愛跟工廈band仔揸貨車隨街玩音樂。

    故事背景:

    二十出頭的鹿子與華B,不安於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屈服於供一生的樓債,與友人夾租於觀塘的工廠裡,與band友、畫家為伴。白天,華B靠運輸工作為生、鹿子正職為社工,是樂隊的主唱及掛名經理人,閒時則寫詩寫文投稿賺稿費。別人眼中無所事事、無前途的他們,卻活得自在。

    故事大綱:

    下班的列車裡,鹿子一臉倦容臉貼著車窗的玻璃,背後緊擠著一群同樣累透了的臉孔。乘客們要不就瞇著眼休息養神,其餘都低頭撥弄手機,鹿子也拿出手機查看時間。手機屏幕顯示「下午六時四十八分」,「華B的新短訊:『終於會告別與我一路走來的挫折』…」,鹿子收到華B這樣一個奇怪的短訊,似是見怪不怪,只簡單回覆:「做乜事?今晚夾野喎!」。鹿子望出窗外,緊靠高架鐵道的民居家家亮著燈火,「下一站牛頭角,The Next Station is Ngai Tau Kok…」。

    鹿子拿著外賣回到排練室,以那裡為家的隊員阿腸仍然睡死在沙發上,電腦仍然開著,You Tube自動播放著音樂。鹿子輕步走到茶几,靜靜的坐在一旁,吃著剛買回來的腸粉,一邊看書等待其他隊友回來。

    隔了良久,終於有人回來了。花仔騎著單車回來,他欲把單車抬進排練室擺放時,卻弄跌了身邊的雜物,把阿腸吵醒了。鹿子打電話給催促另一隊員Nick回來排練,Nick卻說他人在排練室上兩層友人的單位,等齊人再叫他下來。鹿子無奈,唯有致電華B,發現他的手機已關機了。同時,剛睡醒的阿腸發現排練室那套鼓的Snare鼓不見了。鹿子開始擔心了,著隊友們一起到附近找找看。

    鹿子與隊友們分頭到大廈的其他單位找,找遍一些樂隊的排練室、畫家、街頭藝術家的工作室,或是正在開會研究如何反對政府逼遷的Live House樂隊演出場地,都找不到華B的影蹤。而花仔卻認為大伙兒先回排練室,華B就自然會回來,鹿子聽了很生氣,因為她一想起華B那些奇怪的短訊,就覺得如果那一刻找不到他,就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鹿子與眾人吵嚷著,決定獨自走到附近的街道再找,阿腸也決定陪她找。

    找了良久,一直毫無頭緒,夜晚的工廠區根本如像死城一般超現實,連途人也難碰到。從觀塘的工廠區一直找到差不多九龍城,終於在舊啟德機場 附近 — 一個樂隊成員們往常深夜踩單車閒玩的空地找到華B平常開工的貨車以及他的snare 鼓。華B的出走除了因生計問題,也因為一本詩集…

    處理手法:

    由於主角們都是由真實人物改編,所以本片將以仿紀錄片的方式,去呈現他們工廈生活的點滴及儼如社區的工廠網絡關係。拍攝手法主要以手持攝影機去跟隨角色們的日常工廈生活,以配合他們以夾Band為運動、以酒精為養份的跳脫另類的生活方式,當中將會有一些的現場音樂演出場面。戲中場景亦主要以觀塘工業區及裡面的工廈單位為拍攝背景。而且敘事結構亦不會太按時序來鋪排,會以他們尋找sam時遇到的一些事,包括其他band仔夾band、一些單位面臨業主拒租迫遷、與同一工廈的一些伙伴開居民會及隊員之間的情感瓜葛等…交錯一起,以突顯工廈生活的活力。

    導演簡介

    林森:生於1985年7月12日,香港人。熱愛電影、音樂及參與社會運動。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現職自由錄像工作者。錄像作品包括紀錄片《 人在皇后》 (2007)、《夢裡遊》 (2008)、《夜以作日》(2009),及畢業作品《暉仔》(2011)。現正拍攝紀錄片《始於足下》(入圍Cnex 2011年度華人紀錄片提案短片組)。

    *******************************************************

    本片尚未開拍,各位希望本片面世的朋友、支持獨立創作的朋友,
    歡迎捐助本片的拍攝工作!
    請在這裡細讀「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詳情!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